灞桥柳 - 中国民歌FLASH

演奏(唱)或作曲:武媚
大小:0K
动漫格式:民族音乐
灞桥柳简介:
灞桥柳,作词:陈小奇;作曲:颂今;文字:晚情忱之;演唱:张咪;制作:武媚。
灞桥柳,灞桥柳,拂不去烟尘,系不住愁。我人在阳春,心在那深秋呀!你可知无奈的风霜啊,怎样在我脸上留,怎样在我脸上留。灞桥柳,灞桥柳,遮得住泪眼,牵不住手。我人在梦中,心在那别后呀!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啊,并非只是一杯酒,并非只是一杯酒。啊------灞桥柳。
唐代西安的灞陵桥,是当时古人们离别长安的饯别之地,而灞河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,这儿也是古人折柳送别的地方。张咪这首《灞桥柳》就有十足的秦腔风味。
那灞桥,那灞桥柳的古韵悠悠的古老情在无言中沉眠;那丝丝恋,那别亦难的泪珠闪闪在弱柳下缠绵;那心绪翩翩;那惜情恋恋;那牵衣顿足;那柔肠寸断;连同那飘逸在灞河桥畔的秦声歌韵,演义的该是何等凄婉的离别之恨!
“以折柳表惜别。“柳”、“留”谐音,古人在送别之时,往往折柳相送,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。汉代有《折杨柳》的曲子,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。唐代西安的灞河桥,是当时人们离别京城长安外出的时候与亲友的告别之地,而灞河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,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地方”。后世就以“灞桥折柳”,寓意别情离恨,——这些话应该是注脚了。而以丰富内容谱写这注脚的,却是汉唐乃至后世用泪眼浇注着的辛酸情蕴。我想,太多;太常见;太频繁又太悲凄的事情时时重现,在当时也许是常常令人睹而生情的吧!因为这样的离别往往会意味着更深一层的悲哀,那就是离去的人也许是多年无归;也许竟然是去而无返!所以灞桥归来,老少潸然,以泪洗面,悲绪缠绵。从灞桥回长安城的路上这样的景象也许会引发路人同样的悲绪,静穆于肃然。当然也有文人墨客的分别情;也有官员外放的惜别意;或者仕途迷茫的坎坷行;要么是离乡求生的断肠行。想来诗意也悲,情义也真;歌韵亦苦,酒愁亦深。所以灞桥柳成为当时和后世分别的代名词也是顺理成章的!而历来的诗情词意也无不惨然。
想那场景,该是一种肃穆的壮观。桥头河畔搭起临时帐篷,这些帐篷也许坐落在桥头两端;也许散落在灞河两岸。河面软风习习;河堤垂柳袅袅;河边酒肆喧嚷;河街摊位如林。物品乃笔墨纸砚食品,与送别有关;美酒乃韵心畅情尤物,入狼籍更酣。至于秦腔,脱胎于秦汉百戏,乃中国戏曲鼻祖,史传皇帝李隆基培养梨园弟子,曾亲自打板为歌伎伴奏,演唱亦是秦腔。秦腔戏的花脸武生唱腔高亢嚎鸣,然而旦角唱腔却温润细腻;柔颤感人。尤其悲音,更是凄婉如诉、悲怆若泣。柔润凄楚以心颤;悲情哀怨以缠绵。我听过,感动过,恻隐过,也荒唐过。小时候看过陕西淳化县剧团一个小旦唱的《黛玉葬花》,一向最烦文戏的我,也被感动而心颤,以致于这个旦角白天在街上闲步时,被我发现,遂伙同几个同伴尾随其后而追逐,“林黛玉!林黛玉”的叫,叫的原因一是因为她唱得好,二是因为她好“可怜”!由而喜欢她——当然仅限于我——其它同伴只是起哄。我似乎从小就喜欢凄楚,这也略见一斑。再如《秦香莲》;《宝莲灯》;《小窗会》和《庵堂认母》等等,都是这些凄婉的唱腔,都是很能感人下泪的。后来我看过婉婉腔的折子戏,戏名不记得了,但是知道那是根据唐诗创意的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那种韵腔的委婉感人、颤音摧心,会使性情中人不禁随之哽咽。想必这些送别的饯行宴上,演唱的就是这些秦腔曲牌了!只是他们可能是曲牌自选;曲目各异,然而悲音曲牌一定是主旋,场面一定热闹非凡。围观的听众除了聆听秦音的美妙,也意在感受送别的凄楚吧!这样的送别酒一定要喝;这样的送别酒一定苦涩;这样的曲牌一定要奏;这样的曲牌一定苦愁!我忽然想起李白的〈春思〉:“燕草碧如丝,秦桑低绿枝。当君怀归日,是妾断肠时。春风不相识,何事入罗帏?”这首诗所描写的正是秦妇的别情离恨:春光明媚于桑园,忘神凝情以思远,燕地秦桑两处悲,折柳泪别多少年?这样的别情离恨无疑也是此刻送别之后的必然延伸。所以此时的灞桥两岸:欲行不行各悲伤,泪入酒杯伴凄惶。从此情恨天涯路,夜夜春思减容光。
这样的韵味催人哽咽;这样的苦酒必喝无疑;这样的送别泪眼依依。那最后的折柳惜别该是悲伤的高潮了。想那攀树折柳,在两岸柳丝袅袅的垂柳树下,当有呜咽绵绵、泪珠涟涟,与灞河水的波涛声和弦。那折柳赠柳欲分手;牵而不舍难分手;吞声告别强挥手;踟躇难去频回首;回奔泣泪再聚首,这样的依依情也许会重复再三吧!我也仿佛更明白了灞河桥头上演的这些人间最断肠的愁绪:那些摊位;那些酒肆;那些村民;那些歌伎;那些听戏或追随的看客:张张脸上凝重于苦涩;各个眼中晶莹以泪珠;品尝的是人间最深沉又最美丽情韵。正是:“那古老的秦腔并非只是一杯酒,并非只是一杯酒”哦!那灞桥,那飘逸而蕴深的灞桥之柳哟!
清人李渔道:“柳贵乎垂,不垂则无柳;柳贵乎长,不长则无婀娜之致。”《诗经》中的“杨柳依依”之句,其意境只有垂柳才可以担当。于是乎,诗人们或咏柳喻人,或借柳送别,或缘柳抒情,或道人生哲理……凡此种种,“柳”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”。柳永的“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”、“参差烟树灞陵桥,风物尽前朝。衰杨古柳,几经攀折,憔悴楚宫腰”,隋人无名氏的《送别》:“杨柳青青著地垂,杨花漫漫搅天飞。杨柳折尽花飞尽,借问行者归不归”、李商隐《离亭赋得折杨柳》:暂凭尊酒送无聊,莫损愁眉与细腰。人世死前惟有别,春风争拟惜长条?唐·戴叔伦《堤上柳》:垂柳万条丝,春来织别离。行人攀折处,是妾断肠时。唐·施肩吾《折杨柳》:伤见路旁杨柳春,一重折尽一重新。今年还折去年处,不送去年离别人。还有一首诗,是唐代诗人雍裕之的《江边柳》,其意味更加别致:袅袅古堤边,青青一树烟。若为丝不断,留取系郎船。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,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,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,永不分离。
古人诗词中的折柳惜别,到得灞河桥;到得灞桥柳,其韵味就更加深沉哀怨、悲切绵长,这是我以前未曾想到的,也是不懂事的年龄的必然。所以我少年时代的灞桥游;灞桥游中的灞桥野餐,不独因为是对“田鸡肉”的憧憬而使我懵懂无感,实在也是因为对灞桥及灞桥柳的古韵知之甚少,由而使现在的我空留惋惜!想那灞桥柳:“有着袅娜的风姿,迷人的意态,“一丝柳,一寸柔情”,所以,它被赋予缠绵悱恻,哀怨无尽的情怀,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,“杨柳依依”,“依依离情”,使诗人喜欢以柳入诗,我想亦非出偶然吧!
::灞桥柳在线欣赏::



最新推出:【加入收藏】 把灞桥柳动漫收藏我的用户中心。
::灞桥柳下载地址::


::相关动漫::
灞桥柳 女声演唱
灞桥柳 女声独唱
您还可以找到更多的灞桥柳音频和视频
百度视频 灞桥柳 视频
百度动漫 灞桥柳 下载